切换至 "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

下载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Please wait a minute...
  • 1.
    灾害现场卫生应急救援与处置系列便携式医疗救护装备研发与应用
    岳茂兴, 秦锡虎, 汤黎明, 姜成华, 刘广军, 朱大伟, 倪昕晔, 贾中芝, 尹志勇, 朱晓瓞, 吴兑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22, 08 (02): 65-69. DOI: 10.3877/cma.j.issn.2095-9133.2022.02.001
    摘要 (179) HTML (2) PDF (57707 KB) (31)
  • 2.
    西维来司他钠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2)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危重医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22, 08 (01): 1-5. DOI: 10.3877/cma.j.issn.2095-9133.2022.01.001
    摘要 (264) HTML (14) PDF (1073 KB) (27)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流行期间,西维来司他钠在我国快速上市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但目前尚缺乏统一的临床用药指南和规范。为规范西维来司他钠在临床中的合理应用,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危重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众多重症医学、急诊医学、呼吸病学、临床药学等相关领域专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讨论、总结,共拟出5条建议,并经74名专家投票后制定本专家共识。

  • 3.
    冬季突发冰雪灾害急诊急救转运处置与过程管理专家共识(2021)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卫生应急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专业委员会, 河南省医院协会心肺复苏专业分会, 郑州市医学会急诊急救专业委员会, 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 中原心肺脑复苏研究所, 河南中医药大学心肺脑复苏研究中心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21, 07 (06): 321-327. DOI: 10.3877/cma.j.issn.2095-9133.2021.06.001
    摘要 (121) HTML (18) PDF (1163 KB) (24)

    冰雪灾害是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都给我国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伤。目前国内对冰雪灾害救援普遍遵循经验,尚无可供参考的指南或共识,为推动各地救援及医疗机构对冰雪灾害救援水平的同质化、标准化、规范化,笔者参考国内外关于低温环境救治的大量文献,并结合专家的实践经验,整理出49条针对现场救治和转运等重要问题的推荐意见,进一步规范冰雪灾害的院前救治及转运,以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该共识也能为相关政府部门制定公共卫生政策提供参考。

  • 4.
    以急诊重症监护病房为救治平台的省级创伤中心建设模式探讨
    李峰, 刘颖, 陈建荣, 季建峰, 朱保锋, 沈君华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21, 07 (04): 217-221. DOI: 10.3877/cma.j.issn.2095-9133.2021.04.005
    摘要 (67) HTML (2) PDF (52142 KB) (24)

    不同医院采取适合于自身的创伤中心模式有助于建设高效的创伤救治体系。笔者结合本院省级创伤中心建设情况,从创伤中心建设的背景和模式、以急诊和EICU为创伤救治平台的优势、创伤中心建设中的团队培养、信息化发展、创伤救治质量持续改进等方面进行总结和探讨,为创伤中心的发展提供借鉴。

  • 5.
    重度烧伤患者血小板外泌体对凝血功能调节作用的初步研究
    高雷, 李全, 巴雅力嘎, 陈强, 侯智慧, 曹胜军, 巴特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23, 09 (03): 149-154. DOI: 10.3877/cma.j.issn.2095-9133.2023.03.004
    摘要 (37) HTML (0) PDF (2523 KB) (22)
    目的

    分析重度烧伤患者血小板外泌体对凝血功能调节作用。

    方法

    选取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烧伤外科6例重度烧伤患者及6例健康志愿者,全部为男性,实验组年龄32~54岁,平均(46±9)岁、对照组年龄28~59岁,平均(48±12)岁,组间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抽取静脉血,高速离心法获取烧伤患者血小板外泌体,通过透射电镜、纳米颗粒分析和Western blot法鉴定。实验组采集烧伤患者血液,对照组采集志愿者,外泌体组为实验组血小板外泌体随机加入对照组血液。通过血栓弹力图(TEG)及常规凝血测试(CCA)比较3组凝血功能。

    结果

    外泌体透射电镜下呈典型双层膜类圆形颗粒结构,Western blot法显示标记蛋白TSG101、CD63阳性,颗粒分析显示平均粒径为(120±30)nm,表明细胞外囊泡为外泌体。实验组PT值、APTT值、DD值、R值、K值较对照组升高[两组分别为:16.1(15.0,19.4)s比10.8(10.7,11.1)s、44.7(37.3,53.7)s比28.1(26.6,29.0)s、7.4(6.5,8.9)ng/mL比0.3(0.2,0.3)ng/mL、12.3(10.4,18.3)min比5.8(4.5,7.0)min、3.7(2.9,11.3)min比2.1(1.7,2.3)min,P均<0.05];PLT值、α角 、MA值、CI值、LY30值较对照组降低 [85.5(70.3,98.5)10^9/L比166.0(157.0,178.0)10^9/L、44.2(22.7,54.1)°比59.6(57.6,61.3)°、46.6(37.9,49.7)mm比56.5(54.0,57.6)mm、-2.1(-3.0,-1.3)比1.3(1.2,1.4)、4.8(1.2,7.9)%比0.0(0.0,0.0)%,P均<0.05]。外泌体组APPT、MA值较对照组升高 [25.2(23.9,26.0)s比28.1(26.6,29.0)s、59.4(57.0,61.4)mm比56.5(54.0,57.6)mm,P均<0.05] ;PT值、R值较对照组降低[10.3(9.9,10.6)s比10.8(10.7,11.1)s、4.4(3.9,5.0)min比5.8(4.5,7.0)min,P均<0.05]。

    结论

    TEG检测显示严重烧伤患者休克期后为低凝状态,伴血小板功能降低;严重烧伤患者血小板外泌体在体外实验中起促凝作用。

  • 6.
    苏州市某高中一起水痘暴发疫情调查
    陆步来, 查日胜, 郭锋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21, 07 (04): 253-255. DOI: 10.3877/cma.j.issn.2095-9133.2021.04.014
    摘要 (72) HTML (1) PDF (35849 KB) (22)
  • 7.
    2019-nCoV抗体在预测2019-nCoV感染者出院后复阳中的价值
    王晓刚, 王慧玲, 黄宇璐, 姚红兵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21, 07 (03): 133-136. DOI: 10.3877/cma.j.issn.2095-9133.2021.03.002
    摘要 (128) HTML (9) PDF (1003 KB) (21)
    目的

    探索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抗体对2019-nCoV感染者出院后复阳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4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2例2019-nCoV感染者,其中男性13例,女性9例;年龄3~65岁,平均(35.95±17.88)岁。以出院后2周复查2019-nCoV核酸阴性的2019-nCoV感染者为对照组,2019-nCoV核酸出现阳性的2019-nCoV感染者为复阳组,比较两组2019-nCoV抗体水平,绘制ROC曲线评价2019-nCoV抗体对2019-nCoV感染者出院后复阳的预测价值。

    结果

    复阳组与对照组出院时血清IgM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出院时血清IgG水平复阳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2019-nCoV IgG预测2019-nCoV感染者出院后复阳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6,敏感度为81.8%,特异度为90.9%。

    结论

    出院时IgG水平对预测2019-nCoV感染者出院后复阳具有较高的价值,可作为2019-nCoV感染者出院后复阳的预测指标。

  • 8.
    地市级综合医院创伤中心建设管理专家共识(2020)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卫生应急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专业委员会,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专业委员会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20, 06 (04): 193-201. DOI: 10.3877/cma.j.issn.2095-9133.2020.04.001
    摘要 (143) HTML (9) PDF (1132 KB) (21)
  • 9.
    脓毒症定义变迁及病理机制研究进展
    刘峰宇, 孙同文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22, 08 (01): 39-43. DOI: 10.3877/cma.j.issn.2095-9133.2022.01.009
    摘要 (149) HTML (0) PDF (695 KB) (19)
  • 10.
    10秒钟之内的决断(2)——心搏骤停的误诊
    冯庚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22, 08 (01): 35-38. DOI: 10.3877/cma.j.issn.2095-9133.2022.01.008
    摘要 (66) HTML (0) PDF (15980 KB) (19)
  • 11.
    高危低钾血症患者加速治疗专家共识(东湖共识)
    湖北省基层医学联盟, 朱元州, 尚游, 祝伟, 魏捷, 夏剑, 甘泉, 曹锋生, 赵慧, 蔡小芳, 杜宇, 瞿星光, 王冰, 王成, 刘伯毅, 林彬, 孙昊, 岳茂兴, 马静, 孙志辉, 王斌, 王夜明, 常超, 刘欢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23, 09 (04): 193-198. DOI: 10.3877/cma.j.issn.2095-9133.2023.04.001
    摘要 (129) HTML (0) PDF (7061 KB) (18)

    高危低钾血症属于临床急症,无论何种病因,均需积极纠正。常规补钾治疗需要3~4 d时间,病程中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而危及患者生命。本共识针对低钾血症发生过程将其分为急性低钾血症、慢性低钾血症和慢性低钾血症急性发作三种情况,采取口服补钾为主,葡萄糖联合胰岛素加快血清钾转运到细胞内,达到尽快纠正高危低钾血症的目的,降低患者死亡风险,同时强调了补钾过程中出现低钙血症的处理,合并呼吸衰竭、心跳骤停的处理,反跳性高钾和常见补钾药物的特点,以规范高危低钾血症的加速治疗。

  • 12.
    突发洪涝灾害急诊急救转运处置与过程管理专家共识(2021)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卫生应急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学专业委员会, 河南省医院协会心肺复苏专业分会, 郑州市医学会急诊急救专业委员会, 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 中原心肺脑复苏研究所, 河南中医药大学心肺脑复苏研究中心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21, 07 (04): 193-198. DOI: 10.3877/cma.j.issn.2095-9133.2021.04.001
    摘要 (137) HTML (13) PDF (1130 KB) (17)

    洪涝灾害常常造成灾区严重的基础设施破坏,易发次生灾害,医疗卫生机构设备损毁、物资供应缺乏,在灾区现场难以进行除现场急救以外的医疗救治工作。尤其是在医疗机构本身容易处于瘫痪状态下,对灾害现场和严重损坏医院内的患者进行医疗转运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卫生应急学专委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专委会和河南省医院协会心肺复苏专业分会等牵头组织部分专家总结了洪涝灾害条件下的急诊转运处置经验,制定本专家共识,以期为今后我国突发洪涝灾害等重大突发事件的医学救援和急诊转运提供借鉴和参考。

  • 13.
    不同负荷剂量苯磺酸瑞马唑仑对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效果及循环系统的影响
    詹维强, 许明, 史新格, 徐先伟, 芦乙滨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22, 08 (01): 6-13. DOI: 10.3877/cma.j.issn.2095-9133.2022.01.002
    摘要 (119) HTML (0) PDF (3854 KB) (17)
    目的

    对比研究不同剂量苯磺酸瑞马唑仑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及循环系统的影响。

    方法

    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在2021年1月至2021年9月郑州大学附属信阳医院(信阳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需要镇静并且满足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三组,先分别给予舒芬太尼预镇痛,镇痛目标为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POT)评分<2分,然后分别给予负荷量苯磺酸瑞马唑仑0.10 mg/kg、0.15 mg/kg、0.20 mg/kg在10 min内匀速泵入,再以0.05~0.5 mg·kg-1·h-1静脉泵入维持。根据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RASS)标准,维持目标的镇静深度-2~0级。对比三组患者用药前(T0),用药后5 min(T1)、10 min(T2)、15 min(T3)、45 min(T4)、90 min(T5)、180 min(T6)RASS评分、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氧合指数(OI)变化,比较呼吸循环系统不良事件(呼吸系统:呼吸抑制;循环系统:低血压、心动过缓)的发生率。

    结果

    最终纳入98名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等一般资料及用药前呼吸和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T2时A、B、C组镇静有效率(RASS≤1分)分别为67.7%(21例)、87.9%(29例)、100%(34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5,P<0.01);三组镇静不足(RASS≥2分)发生率分别为32.3%(10例)、12.1%(4例)、0%(0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镇静过深(RASS≤-3分)的发生率分别为3.2%(1例)、15.2%(5例)、47.1%(16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99,P<0.01);在维持剂量时期(T4、T6)三组约有46.9%(46例)患者维持剂量低于0.1 mg·kg-1·h-1;34.7%(34例)的患者维持剂量在0.1~0.2 mg·kg-1·h-1;18.4%(18例)的患者维持剂量高于0.2 mg·kg-1·h-1。HR下降幅度(T2 vs T0)分别为13.8%、19.6%、29.7%,T3时三组患者HR仍有下降。组间分析提示A组vs B组(T2、T3)、A组vs C组(T1、T2、T3)、B组vs C组(T2、T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给药后MAP的均值也呈现逐渐下降趋势,完全泵入负荷剂量苯磺酸瑞马唑仑后(T2 vs T0)MAP下降幅度分别为12.9%、14.4%、22.8%。组间分析提示与C组比较,A组(T1、T2)和B组(T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虽然RR均值和OI均值均有变化,但是仅在T2时A组同C组R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在T1~T6时O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中给于0.15 mg/kg负荷量在10 min泵入可达到较为理想的镇静效果。对于部分RASS评分≥3分的患者可以适当增加负荷剂量。短期内大剂量泵入苯磺酸瑞马唑仑可导致患者呼吸及循环系统不良事件发生率增加,因此在ICU患者镇静中应避免高负荷量快速泵入。

  • 14.
    重大传染病疫情社区韧性内涵与外延
    吴洪涛, 梁娟娟, 王春平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23, 09 (01): 13-19. DOI: 10.3877/cma.j.issn.2095-9133.2023.01.003
    摘要 (90) HTML (0) PDF (772 KB) (16)
    目的

    明确社区韧性定义中蕴含的经典内涵,提出重大传染病疫情社区韧性的定义,准确界定其内涵外延,为提高社区应对重大传染病疫情的能力提供理论支撑。

    方法

    在Rodgers演化概念分析法的指导下,系统检索国内外社区韧性定义研究相关文献,全面收集社区韧性定义;使用文献计量法,计算社区韧性定义的影响力指数并排序;使用内容分析法解析社区韧性定义的内涵;使用共词聚类分析法归纳出经典内涵,并明确其重要性序位;运用形式逻辑学中最公认的概念界定方法"属+种差"法,结合重大传染病疫情特点和防治策略,对重大传染病疫情社区韧性进行初步定义,并开展两轮专家咨询,对定义修改完善。

    结果

    检索19 092篇文献,纳入411篇,共筛选收集63个社区韧性定义,解析得到228条内涵,聚类分析得到16个经典内涵;按照"对象、组织形式、手段、过程、任务、结果、目标、价值、影响因素"的逻辑顺序,提出了重大传染病疫情社区韧性的定义,并界定其6个内涵与2个外延。修改完善后的定义专家认同率达到100.00%。

    结论

    重大传染病疫情社区韧性定义为:面对重大传染病疫情时,社区在政府部门主导、社区协调、志愿者参与、社区成员配合下,有效利用各种资源,做到事前正确预测预警,对可能发生的疫情做出预防和应急准备,事中快速反应抵御疫情,事后迅速有效恢复社区正常运行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进而降低疫情影响,维持社区基本结构和功能,确保社区居民健康安全,社区业务和行政功能的可持续发展。

  • 15.
    蜂蛰伤并发心脏损伤诊治进展
    谭梦琴, 张舟, 罗丹, 王福军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23, 09 (06): 374-377. DOI: 10.3877/cma.j.issn.2095-9133.2023.06.010
    摘要 (18) HTML (2) PDF (4611 KB) (16)

    蜂蛰伤是指蜂类昆虫的尾部毒刺蛰入人的皮肤后,释放具有溶血、致敏、神经毒等多种作用的蜂毒,引起局部皮肤或全身炎症反应,诱发超敏反应,通过各种免疫途径介导,可从简单的荨麻疹和皮下血管性水肿到严重的过敏反应,部分患者还会发生心肌梗死、脑梗死、横纹肌溶解等,重度蜂蛰伤常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对多个权威数据库检索发现,蜂蛰伤可损伤全身多个系统,但合并心脏损伤的研究较少,主要是个案报道。因此,笔者就蜂蛰伤并发心脏损伤临床表现、致病机制及相关诊治进行综述。

  • 16.
    积极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救援与处置能力现代化
    岳茂兴, 王立祥, 张秀梅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20, 06 (01): 1-9. DOI: 10.3877/cma.j.issn.2095-9133.2020.01.001
    摘要 (108) HTML (3) PDF (1199 KB) (16)
  • 17.
    移动互联网+视域下卫生应急现场作业信息化系统的研发
    朱旭, 姜荣明, 罗晓明, 魏群, 程睿, 赵博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22, 08 (04): 237-243. DOI: 10.3877/cma.j.issn.2095-9133.2022.04.010
    摘要 (57) HTML (0) PDF (52010 KB) (16)

    近年来,急性传染病、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等各类突发疫情时有发生,及时、科学处置这些突发疫情对保障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十分重要。提高突发疫情的现场应急处置能力是卫生应急工作的核心内容,而信息化在应急能力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大势所趋。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治"十三五"规划》[1]和《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应急工作规范》[2]中都明确提出,要建设卫生应急信息化作业系统。如何建设科学、快速、高效的卫生应急作业信息化系统,全面提高基层应对突发疫情的现场处置能力和指挥决策能力,已成为当前基层卫生应急工作的重要内容。

  • 18.
    不同网络结构特征下呼吸道传播病毒传播动力学研究
    王双燕, 邓云峰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23, 09 (01): 1-8. DOI: 10.3877/cma.j.issn.2095-9133.2023.01.001
    摘要 (49) HTML (0) PDF (18409 KB) (16)

    呼吸道传播病毒传播动力学特征的研究对于预测病毒传播趋势、掌握病毒传播特性、推演病毒传播控制策略至关重要。在病毒传播动力学研究方面,传统上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病毒传播仓室模型进行模拟和病毒传播推演,其中最为典型的病毒传播仓室模型是SIR(易感susceptible、感染infective、清除removal)[1]模型。随着人们对病毒传播特征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学者开始基于SIR模型进行修正和修改,以更为真实或有针对性地模拟病毒传播过程,如谭双凤等[2]基于SEIR模型对具有潜伏期的病毒构建了病毒传播微分方程模型,并分析了其传播机制和规律。金薇等[3]考虑到多种变易病毒的影响,提出了具有时滞的两种新冠病毒并行传播的SIR模型,分析了原病毒和变异病毒灭绝和持久的充分条件。宋玉蓉等[4]考虑到人群信息传播与病毒传播的同步性,提出了意识扩散和SEIR病毒的双层网络模型,分析了遗忘因素等多种关键因素对病毒传播过程的影响。路学鹏等[5]针对新冠病毒的传播特点,基于系统动力学提出了新的SE4IR2模型,以预测病毒传播发展趋势。

  • 19.
    院前恢复自主循环的院外心脏骤停患者流行病学研究
    章楠, 盛雪立, 邵俊, 方诗园, 王芳, 朱娴, 周斌捷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22, 08 (06): 326-330. DOI: 10.3877/cma.j.issn.2095-9133.2022.06.002
    摘要 (130) HTML (0) PDF (731 KB) (15)
    目的

    分析在院前恢复自主循环(ROSC)的院外心脏骤停(OHCA)患者流行病学特点。

    方法

    参照Utstein模式,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宜兴市急救中心现场救治的OHCA在院前恢复ROSC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流行病学数据特点应用SPSS 23.0软件分析。

    结果

    院前急救病例资料共纳入66例患者,其中ROSC≥4 h的有29例(43.94%),ROSC<4 h的有37例(56.06%)。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发生地点、发生时间段、是否被第一目击者发现、是否提供心肺复苏(CPR)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使用肾上腺素剂量有显著差异[4(3,6)mg比7(6,10)mg,P<0.001];ROSC≥4 h患者在CPR抢救时间明显低于ROSC<4 h患者[16(11,20)min比30(23.5,35.5)min,P<0.001];ROSC≥4 h的29例患者均收治住院,最终3例存活出院(4.54%);所有现场恢复ROSC患者的平均反应时间和所有现场恢复ROSC患者的返院时间相比[(8.33±4.30比7.30±4.02)min,P<0.05],平均反应时间耗时更长。

    结论

    院前恢复ROSC的OHCA患者出院生存率极低,OHCA患者的短期生存率不受一般基本情况影响,公众应早期预防OHCA的发生。

  • 20.
    化学毒物伤害院内洗消流程处置专家共识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卫生应急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专业委员会,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专业委员会,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专业委员会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21, 07 (02): 65-73. DOI: 10.3877/cma.j.issn.2095-9133.2021.02.001
    摘要 (99) HTML (14) PDF (1463 KB) (14)

阅读排行

更多